《护理学专业基础课(系统解剖学、生理学)》考核大纲
一、课程编号
二、课程类别: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
三、编写说明
1、本考核大纲参考护理学专业专业综合考核课程要求进行编写。
2、本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专升本考试。
四、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
考试科目 | 分值分布 | 考试时间 |
第一部分:系统解剖学 第二部分:生理学 | 50分 50分 | 120min |
(一)《系统解剖学》部分
绪论
1、识记:(1)人体解剖学姿势;(2)人体的组成。
2、理解:(1)方位、术语;(2)人体的轴和面。
第一章 运动系统
1、识记:(1)骨的分类 ;(2)骨的化学及物理特性;(3)胸骨、椎骨、肋的结构特点;(4)颅骨的组成及整体观;(5)骨连接的种类;(6)手骨、足骨的连结;(7)肌的结构、起止、命名及其辅助结构、肌的血管神经;(8)头肌的分类;(9)腹股沟管、海氏三角、腹直肌鞘的组成。
2、理解:(1)运动系统的组成;(2)骨的构造;(3)人体各部骨的名称及重要的骨性标志(4)颅的组成,颅底内面观,新生儿颅的主要特征;(5)关节的基本结构及运动方式;(6)脊柱、胸廓、骨盆的组成;(7)肩、肘、腕、髋、膝、踝关节的构造及运动;(8)躯干浅层肌的位置及功能;(9)四肢肌群配布及作用;(10)胸锁乳突肌、三角肌、肱二头肌、肱三头肌、膈、股四头肌、缝匠肌、臀大肌、小腿三头肌的起止及作用。
3、运用:(1)臀肌注射;(2)三角肌注射;(3)股外侧肌注射;(4)胸锁乳突肌、斜角肌间隙的临床意义;(5)三角胸肌沟、三、四边孔的临床应用;(6)肌三角、梨状肌上、下孔的临床应用;(7)压疮发生的解剖学结构特点;(8)前囟穿刺术。
第二章 消化系统
1、识记:(1)胸部标志线及腹部的分区;(2)咽狭、怛牙牙根数;(3)唾液腺的位置及开口;(4)咽的位置及分部;(5)空、回肠的比较;(6)胆汁的排出途径;(8)肝门结构;(9)胰的功能。
2、理解:(1)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;(2)内脏的一般结构;(3)口腔的分部;(4)舌的分部、结构;(5)咽腔的结构;(6)食管的位置及狭窄;(7)胃的分部、形态分部;(8)小肠的位置、分部;(9)大肠特征及分部;(10)尾及根部体表投影;(11)直肠的结构;(12)肝的位置、分叶及体表投影;(13)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及其临床意义;(14)胰的位置、分部。
3、运用:(1)牙式;(2)咽隐窝;(3)食管三狭窄距切牙的距离;(4)麦氏点;(5)口腔护理;(6)胃插管术;(7)灌肠术;(8)直肠镜检查术;(9)肛门直肠指诊术;(10)肝脏穿刺术。
第三章 呼吸系统
1、识记:(1)鼻分部及其各部结构特点;(2)喉的位置及组成;(3)喉的连接以及喉的软骨;(4)喉腔的分部及狭窄;(5)气管的分部及组成;(6)肺段及肺段支气管;(7)纵隔的概念及分部。
2、理解:(1)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;(2)鼻旁窦的位置开口;(3)气管切开的位置;(4)左右主支气管异同;(5)肺的形态、位置和分叶;(6)肺和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;(7)胸膜腔及肋膈隐窝。
3、运用:(1)鼻窦炎;(2)气管切开;(3)胸膜腔穿刺;(4)支气管镜检查术;(5)胸腔闭式引流术。
第四章 泌尿系统
1、识记:(1)肾的毗邻;(2)输尿管的行程与分部;(3)膀胱毗邻。
2、理解:(1)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;(2)肾的位置与被膜、肾剖面结构、肾蒂、肾窦、肾门、肾区;(3)输尿管的狭窄;(4)膀胱的位置、分部;(5)女性尿道特点。
3、运用:(1)膀胱三角;(2)女性患者导尿术;(3)膀胱穿刺术。
第五章 生殖系统
1、识记:(1)男女生殖系统的比较;(2)射精管组成;(3)精囊、尿道球腺的位置;(4)男性前、后尿道位置;(5)阴茎的结构;(6)卵巢的形态;(7)子宫壁的结构;(8)阴道、前庭大腺的位置与形态;(9)女阴 、乳房、狭义会阴的特点。
2、理解:(1)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;(2)睾丸位置、结构及功能;(3)附睾的位置分部及功能;(4)输精管的分部、精索的结构;(5)前列腺的位置及功能;(6)阴囊的组成及功能;(7)男性尿道分部、狭窄、弯曲;(9)卵巢的位置;(10)输卵管分部及其各部特点;(11)子宫的位置、形态、固定装置;(12)子宫腔的分部。
3、运用:(1)男性结扎部位;(2)输卵管结扎部位、剖宫产手术。
第六章 腹膜
1、识记:(1)腹膜腔分区;(2)腹膜的特点;(3)隐窝和陷凹。
2、理解:(1)腹膜腔;2、腹膜与腹腔、盆腔脏器的关系;(3)腹膜形成的结构;
3、运用:(1)腹腔穿刺术;(2)腹膜透析。
第七章 脉管系统
1、识记:(1)大、小循环起止及功能;(2)心包、心的纤维骨骼;(3)心的体表投影;(4)肺循环的A起止及功能;(5)肺循环V的特点及功能;(6)体循环V组成;(7)上腔V的属支;(8)下腔V的属支;(9)毛细淋巴管的结构特点;(10)淋巴干的名称;(11)胸腺的位置、功能;(12)各部淋巴结的位置及引流范围。
2、理解:(1)脉管系统的组成;(2)血液循环的概念;(3)心的位置、形态结构,心内各腔结构、心的传导系统, 心的营养血管;(4)体循环动脉主干的行程、分部及其主要分支;(5)重要器官(脑、肺、胃、小肠、大肠、肝及肾)的动脉分布;(6)颈总A、锁骨下A、胸主A、腹主A、髂内A、髂外A的分支分布;(7)四肢浅静脉的行程及归流;(8)面V、颈外静脉的特点;(8)门静脉的组成、属支及侧支循环途径;(9)淋巴系统的组成;(10)胸导管、右淋巴导管收集范围;(11)脾的位置及其结构。
3、运用:(1)体表能触摸到的A及止血部位;(2)测量血压、计数脉搏部位及其血管名称;(3)心内注射和心包穿刺;(4)动脉穿刺;(5)静脉穿刺;(6)介入放射学。
第八章 感觉器官
1、识记:(1)眼的组成;(2)物体到达视网膜的层次;(3)眼睑、结膜、泪器等眼副器;(4)耳的组成;(5)鼓膜的结构;(6)鼓室六壁及其内容物;(6)骨迷路的分部及其结构特点;(7)声波传导途径。
2、理解:(1)眼球壁的结构特点;(2)眼的屈光系统;(3)眼球外肌的名称及其功能;(4)咽鼓管的结构特点;(5)壶腹嵴、椭圆囊斑、球囊斑以及螺旋器的功能。
3、运用:(1)近视眼、老花眼;(2)青光眼;(3)白内障;(4)泪道冲洗术;(5)皮内、皮下注射;(6)传导性耳聋及神经性耳聋。
第九章 神经系统
1、识记:(1)神经系统反射及反射弧;(2)脊髓的反射和损伤的表现;(3)脑干内部结构;(4)端脑的内部结构;(5)脊神经的组成、分部及纤维成分;(6)脑神经的分类;(7)脑神经连脑部位;(8)内脏神经的分类;(9)交感、副交感神经的区别;(10)牵涉性痛;(11)听觉传导通路;(12)锥体外系;(13)小脑的内部结构;(14)脑、脊髓被膜的位置及其结构;(15)脑和脊髓血管特点。
2、理解:(1)神经系统的组成、分类及常用术语;(2)脊髓的位置、内部结构与功能;(3)脑干的位置、分部及外形结构;(4)小脑的分部与外形;(5)背侧丘脑、下丘脑、后丘脑的位置、结构及功能;(6)端脑的形态、分叶及功能定位,基底核的组成、形态及功能,内囊的概念、分部及各部的组成及其临床意义;(7)颈丛的组成、位置及分支分布;(8)臂丛的组成、位置及分支分布;(9)胸神经前支分布;(10)颈丛的组成、位置及分支分布;(11)骶丛的组成、位置及分支分布;(12)Ⅲ、Ⅴ、Ⅶ、Ⅸ、Ⅹ脑神经;(13)交感、副交神经的低级中枢及周围部;(14)躯干、四肢意识性浅、深感觉传导通路;(15)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;(16)锥体系;(17)硬膜外隙、蛛网膜下隙的围成;(18)基底动脉环;(19)脑脊液及其循环途径。
3、运用:(1)内囊损伤的临床;(2)脊髓损伤的临床;(3)小脑扁桃体疝;(4)小脑幕切迹疝;(5)瞳孔对光反射;(6)角膜反射;(7)腰椎穿刺。
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
1、识记:(1)胰岛、胸腺、松果体
2、理解:(1)垂体、甲状腺、甲状旁腺、肾上腺的位置与形态
(二)《生理学》部分
第一章 绪论
1、识记:(1)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;(2)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;(3)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:神经调节;体液调节;自身调节;(4)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。
2、理解:(1)生理学的研究方法;(2)内环境与稳态的意义。
3、运用:(1)生理学任务;(2)负反馈控制系统。
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
1、识记:(1)细胞膜的结构;(2)跨膜信息转导的方式;(3)肌细胞的微细结构,平滑肌的收缩;(4)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。
2、理解:(1)出胞和入胞;(2)膜通透性改变的实质和离子通道的特性,组织的兴奋性和阈刺激;(3)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;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;(4)骨骼肌的收缩原理
3、运用:(1)被动转运(单纯扩散、易化扩散);主动转运(原发性主动转运、继发性主动转运);(2)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;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。
第三章 血液
1、识记:(1)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;(2)红细胞、白细胞,血小板的正常值;(3)纤溶的概念。
2、理解:(1)内源性凝血途径与外源性凝血途径;(2)ABO血型系统;(3)Rh血型系统的意义。
3、运用:输血与交叉配血。
第四章 血液循环
1、识记:(1)心动周期的概念,心脏泵血功能评价的指标;(2)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离子基础,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征,心电图的组成;(3)心音产生的原因及意义;(4)局部血流调节,长期及短期调节;(5)脑脊液的生成与吸收;血-脑脊液屏障和血-脑屏障。
2、理解:(1)心脏泵血过程;(2)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;(3)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;(4)微循环的组成及血流通路,微循环的调节;(5)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;(6)冠脉循环的特点;冠脉血流量的调节。
3、运用:(1)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;(2)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。
第五章 呼吸
1、识记:(1)肺循环的特点,肺循环血流量的调节;(2)肺通气阻力;(3)气体交换的原理,气体扩散及其影响因素;(4)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,CO2解离曲线;(5)呼吸肌本体感受器反射;防御性呼吸反射;(6)呼吸中枢与吸吸节律的形成。
2、理解:(1)肺表面活性物质;(2)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过程及影响因素;(3)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。
3、运用:(1)肺通气动力:胸膜腔内压;(2)O2的运输、CO2的运输;(3)化学感受器呼吸反射,肺牵张反射。
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
1、识记:(1)消化腺的分泌功能,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;(2)胃排空;(3)唾液分泌及调节;(4)胃液的基础分泌,胃运动形式,呕吐;(5)胆汁的分泌和排出及其调节,回盲括约肌的功能;(6)大肠液的分泌,大肠运动和排便反射;(7)水、维生素的吸收,大肠的吸收功能。
2、理解:(1)胃肠激素;(2)小肠的运动;(3)大肠内细菌的作用;(4)吸收的部位及途径。
3、运用:(1)消化系统的神经支配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;(2)胃液的性质、成分和作用;(3)胰液、胆汁的性质、成分和作用;(4)糖、蛋白质、脂肪的吸收。
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
1、识记:(1)表层温度和深部温度,皮肤温度和平均体温。
2、理解:(1)基础代谢;(2)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;(3)机体的产热和散热。
3、运用:(1)体温的正常值及其正常变动,体温调节。
第八章 肾的排泄功能
1、识记:(1)肾脏功能结构;(2)滤过率和滤过分数,滤过膜及其通透性;(3)钙、氨基酸的重吸收;(4)尿液的稀释;(5)神经调节,心房钠尿肽、其他激素的调节;(6)血浆清除率的概念及意义;(7)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,排尿异常。
2、理解:(1)肾血液供应特点;(2)肾血流量及其调节;(3)K+、H+、NH3的分泌HCO3-的重吸收及与酸碱平衡的关系;(4)肾髓质高渗梯度现象;(5)肾内自身调节;(6)排尿反射。
3、运用:(1)肾小球有效滤过压,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;(2)Na+,CI-、水、K+、葡萄糖的重吸收;(3)血管升压素、肾素-血管紧张素-醛固酮系统的调节作用。
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
1、识记:(1)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;(2)眼的折光系统的组成,眼的折光能力异常;(3)视网膜的结构和两种感光换能系统,视锥系统的感光换能机制;(4)耳蜗的生物电现象,内耳的感音换能作用;(4)前庭器官的生理功能;(5)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,前庭反应。
2、理解:(1)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;(2)眼的调节,视杆系统的感光换能机制;与视觉有关的生理现象。
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
1、识记:(1)神经元的基本结构,神经纤维分类,神经的营养性作用,神经营养性因子;(2)非定向突触传递,电突触传递;(3)特殊感觉的中枢分析;(4)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,大脑皮层的调节;(5)脊髓、低位脑干、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,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神经调节;(6)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;(7)觉醒的维持,睡眠的机制;(8)优势半球及两侧的互补和相关,学习与记忆,大脑皮层的其他认知功能。
2、理解:(1)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;(2)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;(3)大脑皮层感觉代表区;躯体感觉;(4)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,基底神经节的功能;(5)睡眠的时相及意义;(6)正常脑电图基本波型的出现条件,皮层诱发电位;(7)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。
3、运用:(1)经典突触传递的过程,主要的递质、受体系统:乙酰胆碱、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;(2)感觉投射系统,内脏痛和牵涉痛;(3)肌牵张反射,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;(4)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。
第十一章 内分泌
1、识记:(1)激素的概念和分类,激素作用的机制;(2)催乳素、促黑激素,神经垂体激素;(3)甲状腺激素的和代谢;(4)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调节,降钙素分泌的调节;(5)1.25-二羟维生素D3的功能;(6)肾上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;(7)胰岛素的作用机制。
2、理解:(1)激素分泌的调节;(2)下丘脑调节肽;(3)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;(4)胰高血糖素。
3、运用:(1)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;(2)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;(3)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;甲状腺功能的调节;(4)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及分泌调节;(6)胰岛素的生理作用、胰岛素分泌的调节。
第十二章 生殖与衰老
1、识记:(1)雄激素的作用;(2)卵巢激素的作用。
2、理解:卵巢周期与子宫周期的激素调节。
五、课程考核实施要求
1、考核方式
本考核大纲为护理学专业专升本学生所用,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。
2、考试命题
(1)本考核大纲命题内容覆盖了教材的主要内容。
(2)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比例为:识记的占25%,理解约占35%,运用约占40%。
(3)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比例为:较易占25%,中等占55%,较难占20%。
(4)本课程考试试题类型有单项选择题、填空题、名词解释、简答题和论述题等五种题型。
3、课程考核成绩评定
考试卷面成绩即为本课程成绩。
六、教材和参考书
1、教材
[1] 柏树令,应大君.系统解剖学(第九版)[M].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3
[2] 白波.《生理学》(第七版)[M].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4
2、参考书目
[1] 刘桂萍. 《护理应用解剖学》[M]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.
[2] 朱大年.《生理学》(第八版)[M]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3.